(多圖)沿着母親河 東華禪寺華夏根祖文化行探尋黃河邊的文明足跡

5月7日至9日,東華禪寺方丈萬行法師帶隊從華夏根祖之鄉——山西運城的黃河金三角區出發,開啟華夏尋根探祖之行。
「心驚膽戰!」乘着有千年歷史的古老運輸工具皮筏子隨着黃河起伏顛簸,順流而下,東華禪寺方丈萬行法師感慨道,也更驚嘆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氣。
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炎黃子孫在黃河兩岸繁衍生息,留下無數故事與傳說。
跟隨大禹治水的足跡,臨江眺望千年古渡大禹渡,考察大禹渡揚水工程,學習現代「大禹精神」;探訪中國現存四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廣仁王廟,拜會「龍王」,祈求風調雨順,東華禪寺華夏根祖文化行走進山西省運城市,沿着黃河追尋中華文明的足跡。

大禹渡揚水工程管理中心主任董增武向萬行法師介紹工程歷史及現況。大禹渡不僅是傳說中大禹治水處,也是當代中國人民改造自然、引水上塬的傑作。大禹渡揚水工程是以國內單級揚程最高的農業引黃高灌工程,65萬畝農田、28萬人口受益。

萬行法師與「大禹神柏」合影留念,大禹神柏樹齡4000年,據傳神柏為大禹治水時親手所栽或大禹栓馬處。因該樹冠呈龍抬頭狀,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龍頭高昂,虯枝參天,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龍頭神柏」。



【採寫】李英菁
下一个:首次缺席大满贯!郑钦文因伤退出2025美网